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65期 前期教訊:
小學語文科教學探究:香港與內地小學語文課程解讀(閱讀範疇)
香港與內地小學語文課程解讀(閱讀範疇)
◎關之英
香港教育學院中文系講師

一、緒言

在二十一世紀來臨之前,教育統籌委員會在1998年曾就香港教育制度進行全面檢討。經過兩年的諮詢,在2000年正式提出教育改革建議。教改工作有七個重點,包括課程改革、語文教育、支援學校、專業發展、收生機制、評核機制及增加專上教育機會(教育改革進展報告(一)2002年1月)。

踏入2003年,中國語文科課程改革已進行得如火如荼。中學語文新課程已在2002年9月展開,小學的語文新課程也會在2004年面世。課程改革,來勢洶洶,面對這種山雨欲來風滿城的氣氛,小學語文老師如何自處?躲起來不理是行不通的,一招全面視學,便可以鑒知一所學校的領導層和教師隊伍是否追得上教學改革的步伐。唯一的辦法是教師要好好裝備自己,以及認識教學改革的趨勢。前者要靠老師不斷進修自我增值,後者要靠閱讀教育改革的文件才能清楚。然而,有關教改的文件多得不可勝數,有些又只是全校只得一兩本,單是等待傳閱也要花一段時間,在忙碌的教學工作中怎有時間細閱?本文的目的是:協助小學語文教師解讀語文科課程改革的重點,從而調適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方法。此外,本文也引用內地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閱讀部分)與香港比較,藉以取長補短,提高教學的素質。

二、小學中國語文科課程改革架構

要了解閱讀教學的特點,先要認識整體教改的方向。回顧教育改革幾個主要標題,會加深認識教改趨勢。先有:「終身學習,自強不息」(教育制度檢討、教育改革建議,1999年9月),然後有:「樂於學習,善於溝通,勇於承擔,敢於創新」,簡稱「樂善勇敢」(教育制度檢討:改革方案,2000年5月);其後是「學會學習:終身學習,全人發展」(課程發展路向,
2001年6月);教育統籌委員會的教育改革進展報告(一)也是「終身學習、全人發展」(2001年1月)。其實無論是哪一個標題,目的都是要培養學生學會學習,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以適應社會急劇的變化。這一點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提出的口號:「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96)是相通的。二十一世紀教育的目標是:除了教導學生知識外,還要培養學生學會掌握知識的方法,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換言之,即教導捕魚的方法,比提供一尾魚更佳。

以小學中國語文科為例,教學內容除了著重「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外,還要配合九種共通能力,四個課改關鍵項目,以達到終身學習,全人發展的目的。下表是參照幾本教改的文件,歸納說明:

語文教育課程有幾個重點:

  1. 語文教育有九個範疇,這幾個範疇可以用「聽說讀 寫化學品自思」的口訣記下來。聽說讀寫四項是主 要的語文能力範疇,此外,文學教學、中華文化、 高階思維能力、德育和自學能力都是教學的內容;
  2. 九個範疇要貫徹培養學生掌握九個共通能力的宗 旨,九個共通能力可以用「協通創思資算解自研」 的口訣記下來;
  3. 各範疇都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達到終 身學習,全人發展的目標;
  4. 課程組織要多元化;
  5. 教學評估要配應教學內容及課程改革;
  6. 所有教學環節要考慮與教改四個關鍵項目配合;
  7. 小學語文分初小和高小兩階段;初小以培養學生聽 說能力為主,高小側重培養讀寫能力為主。

三、語文能力範疇與教學目標

在九個範疇中,聽說讀寫是基本的語文能力範疇。在《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指引(小一至中三)》(2002)提到,這四個範疇的目標如下表所示:

學習範疇
目標
閱讀
寫作
聆聽
說話
1
培養理解、分析、感受、鑒賞等閱讀能力
培養構思、表達、創作等寫作能力
培養理解、評價等聆聽能力
培養構思、表達、應對等說話能力
2
掌握策略
3
樂於閱讀 增加閱讀量
勤於閱讀 擴大閱讀面
認真閱讀
樂於寫作
勤於寫作
認真寫作
樂於聆聽
認真聆聽
擴大聆聽面
樂於表達
勇於表達
應對得體

由表可知,教學的重點是:

  1. 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
  2. 培養學生掌握學習策略;
  3. 培養學習興趣和認真的態度。

此外,還有幾點值得留意:

  1. 培養學生善用「兩文三語」溝通。要兼顧 「文」:書面語;「語」:口語的能力。
  2. 培養學生聽說普通話的能力,以便和內地和海 外人士溝通。
  3. 引導學生認讀簡體字的能力,以擴大閱讀面。

四、閱讀範疇的目標

以閱讀範疇為例,校長、語文教師、學校圖書館主任以及其他老師、家長都有責任推廣閱讀文化,提倡閱讀風氣。語文教師尤要注意以下幾個重點:


1. 閱讀策略

語文老師要培養學生掌握閱讀策略,可以通過:
聯想:提取有關語文知識、經驗,以理解課文;
推斷:理解字詞、句段,讀前文想後文,先推測, 證實;


因應不同目的(求知、評鑒、消閒等),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瀏覽、略讀、跳讀、速讀、朗讀與默讀、精讀與泛讀、SQ4R法、找出關鍵詞句、主題閱讀法等)。

2. 閱讀過程

教師要使學生掌握學習過程中不同環節的要求,以及當遇到問題時,懂得如何解決。

閱讀過程有多種模式,一般由字詞、句段理解入手,再對篇章進行綜合、概括和分析,以探索中心思想和藝術特點,然後作判斷、評鑒,最後進行再創造,產生超出篇章以外的新思想、新見解。

3. 不同階段的閱讀

老師要因應學習的階段對學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

小學階段:以積累性閱讀為主,包括字、詞、句子、 篇章以至知識的積累;

高小至初中階段:以理解性閱讀為主,包括文章主 題、段落、層次、技巧的理解;

初中至高中階段:以評判性閱讀為主,包括對文章內 容、形式、風格的評價;

高中階段:以創造性閱讀為主,從閱讀中引起觸發, 得出創造性的認識。

五、對教師的支援

課程發展處十分重視新課程的推行,過去兩年曾辦過多次種籽學校的分享會,與內地教師協作的交流會,以及科主任及教師培訓班。「從閱讀中學習」是教改四個關鍵項目之一,課程發展處在2002年11月委托香港教育學院辦了8次、每次15小時的「小學中國語文科教師『從閱讀中學習』工作坊」,每次有90 位老師參加。課程的目標是:

  1. 認識教導初小學生掌握基礎閱讀策略和技巧;
  2. 掌握初小可行的閱讀的理論;
  3. 提高對閱讀教學的認識。

課程分為五個單元,從單元內容(見附錄)可知道閱讀教學的新趨勢和重點。

六、香港與內地語文課程的比較

2001年,內地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課程目標以九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下, 分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8年級四個學段,每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以下是課程總目標:

  1.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 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 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 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 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 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 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學習語言 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言學習 方法。
  4. 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 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事、崇尚 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 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 語文。
  6. 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字 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 一定的速度。
  7. 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 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 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 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 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 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 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 作。
  9. 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 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 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 學會使用日常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 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與香港的《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指引(小一至中三)》(2002)比較,同是以小一至中三為一個整體階段,二者的分別是:

  1. 在小學階段,香港分兩個學段,內地分三個學 段;
  2. 內地要求學漢語拼音,普通話是教學語言;
  3. 內地要求書寫工整的漢字,要學習字的間架, 寫字要有一定的速度;
  4. 至初中學段,識字量達3500個常用漢字;香 港在《小學中國語文科課程綱要》(1990)提 出小六的識字量是2600個,中學未有提及;
  5. 在說話方面,除了要學表達外,內地還要求學 生學習如何表達得體,有適當的口語交際能力;
  6. 內地重視培養學生探究學習,主動搜尋資料;
  7. 內地要求有一定數量的課外閱讀量。

七、閱讀的教學目標

在總目標之下,內地的語文課程有階段目標。階段目標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1- 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以閱讀為例,各學段的目標是:

第一學段(1-2年級)

  1. 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 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 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 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6. 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 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 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7. 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 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第二學段(3-4年級)

  1. 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 疑問。
  3. 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 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 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 感情。
  5. 能複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 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 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 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 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7. 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 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語言材料。
  9. 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 領悟內容。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10. 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 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第三學段(5-6年級)

  1. 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 於300字。
  3. 能借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 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4. 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 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5. 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 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 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 的判斷。
  6. 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 本說明方法。
  7. 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 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 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的感受。閱讀 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 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 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 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9. 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 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10. 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 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 篇(段)。
  11. 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 少於100萬字。


與香港的閱讀教學比較,二者的分別是:

  1. 香港把識字列入閱讀教學範疇,內地把「識字 與寫字」列為一個獨立範疇,可見對「識字與 寫字」的重視;
  2. 內地十分著重朗讀,學生要背誦一定數量的詩文;
  3. 內地強調指導學生不同的閱讀形式,例如:默 讀、略讀、速讀等;
  4. 內地要求學生每分鐘能閱讀一定的字數;
  5. 內地重視標點符號的教學;
  6. 每個學段,內地列明課外閱讀要求的字量。

八、結語

內地的《語文課程標準》有許多地方是值得香港借鏡的。香港很多小學生都不認真朗讀,在教室中常聽到拉長了的讀音,不恰當的停頓。有許多更是濫竽充數,只跟著大伙兒的尾音,自己根本不是看著課文朗讀,所以教師應重視指導學生朗讀的技巧。隨著資訊發達,書籍在近十年以幾何級數倍增,學生必須掌握速讀的技巧,才能追得上時代的需要,所以速讀能力是現代人必須掌握的技能。標點符號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在香港學生的作文中,常見胡亂標句,或一個逗號到底,標點運用與思維有關,教師應重視標點符號教學,從而培養學生有縝密的思維。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香港教師應參考各地語文教學的重點,才可以看到時代的趨勢和需要,從而改善自己的教學,提高教學的效能。


參考書目

  1. 課程發展議會編訂(2002)。《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指引(小一至中三)》。香港: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署。
  2. 教育統籌委員會(2002)。《教育改革(終身學習、全人發展)進展報告(一)》。香港: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署。
  3.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2002)。《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4. 課程發展議會編訂(2001)。《學會學習:終身學習、全人發展(課程發展路向)》。香港: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署。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2001)。《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6. 鍾啟泉(200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試行)解讀》。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7. 教育統籌委員會(1999)。《教育制度檢討、教育改革建議:「終身學習,自強不息」》。香港: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署。
  8.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1996)。《學會生存 ──教育世 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9. 香港課程發展議會編訂(1990)。《小學中國語文科課程綱要》。香港:香港教育署。

附錄:「從閱讀中學習工作坊」的五個課程單元

課程內容
單元一 導論

  1. 導論 ——「從閱讀中學習」
  2. 「學會閱讀」和「從閱讀中學習」的關係
  3. 學生閱讀可達成的預期學習成果

單元二 教授小學生閱讀技能的策略(1)
認識教授小學生閱讀技能的策略,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策略和發展閱讀技巧

  1. 認識文字
    1. 按文字印刷方向閱讀,辨識詞語和句子;
    2. 正確運用標點符號(例:句號、逗號、問號、感嘆號);
  2. 在新語境中識別熟詞;
    1. 閱讀時避免指畫詞語;
    2. 默讀時避免出聲唸誦。

單元三 教授小學生閱讀技巧的教學策略(2)
認識教授小學生閱讀技巧的策略,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策略和發展閱讀技巧

  1. 掌握文章的信息和思想
    1. 準確掌握語段信息以解答問題;
    2. 在教師指導下說出文章主旨。
  2. 認識、發展和運用朗讀的技巧
    1. 能夠個別地或在語段中準確讀出字音;
    2. 能以適當的輕重、抑揚、高低的聲音、眼神、手勢和面部表情傳情達意。


單元四 教授小學生閱讀技巧的教學策略(3)
為學生提供掌握閱讀策略和提高閱讀技巧的支援(包括有效地選擇讀物)

  1. 營造鼓勵性的、令人愉悅的和舒適的閱讀環境;
  2. 鼓勵學生分享閱讀心得,從而培養閱讀技巧,提昇閱讀信心,並享受閱讀的樂趣;
  3. 掌握正確的閱讀策略和方法(例:用正確的姿勢手持書本;依次翻書頁;按文字印刷方向閱 讀;利用書本的封面、書脊、簡介、插圖等不同部分推測作品的內容);
  4. 示範以適當的輕重、抑揚、高低的聲音和節奏朗讀作品的技巧,讓學生從而享受閱讀的樂 趣,提高對閱讀的信心;
  5. 運用面部表情、手勢、實物展示和表演等,幫助學生掌握故事的內容和發展;
  6. 提供多樣化的和適合的閱讀材料(例:選取運用了重複出現的詞匯和句式的故事書或知識性讀物);
  7. 運用不同的技巧(例:字卡)激活學生在閱讀中運用先前知識;
  8. 運用提問刺激學生對故事中的人物和主要事件作出反應;
  9. 鼓勵學生表達和故事相關的想象和個人感受(例:畫圖、為故事另擬結局或作另一版本);
  10. 多設計有目的、有趣的延續活動,鼓勵學生從中學習協作的和獨立的閱讀(例:小組分享 閱讀心得、角色扮演)。


單元五 全校推動閱讀
全校推動「從閱讀中學習」

  1. 校長和課程主任
  2. 圖書館主任
  3. 教師
  4. 家長

本期教訊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