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84期 前期教訊:
第84期《現代教育通訊》:香港學界體育聯會簡介
香港學界體育聯會簡介
 

港督麥理浩爵士於銀禧酒會上與嘉賓合攝

  香港學界體育聯會(簡稱「聯會」)於一九九七年九月一日正式成立,取代前三個學界組織,分別為香港學界體育協會、新界學界體育協進會及香港學界體育理事會,為特區政府承認的學界體育資助機構。學體會乃一有限公司及註冊慈善團體。學體會是負責全港中、小學校際運動比賽及對外運動比賽的組織。董事會乃學體會最高權力機構,處理一切有關會務。董事會下設有中、小學體育理事會,分別負責全港中、小學各項本地體育事務;另對外體育委員會,主要負責全港精英賽,埠際及國際性體育比賽。
  多年來,學體會已與多個單項體育總會建立一套精英運動員訓練/遴選制度。一方面可為本會學生運動代表提供高水平訓練,藉以提升他們在全國中學生運動會、埠際及國際等比賽成績;另一方面又可為各體育總會輸送有潛質運動員,為未來更高層次的比賽作準備。
一九二八年官立漢文中學籃球隊合影(官立漢文中學於一九五一年易名金文泰中學)。

  回顧香港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學界關係密切。有紀錄的學界運動比賽為一八七七年由港島的聖若瑟書院與聖保羅書院的一項田徑賽事。此後沉寂至一八九九年,上述兩校加上拔萃男書院舉行聯合運動會,並成為每年一度的體育盛事。其後三校增加一項足球比賽。
  香港於一九一五年參加遠東奧林匹克運動會,派出由拔萃男書院及皇仁書院學生組成的香港代表隊出賽游泳項目,結果幾乎奪得所有錦標,另一支由學生組成的足球隊,亦奪標而回。其後更組成孔子會,即現時南華體育會的前身。
  香港學界體育協會於一九五一年成立,接替一個由一八七七年起負責推動校際體育運動的校際體育委員會。當時會員學校祇有四十六間,至一九六二年加入小學比賽。因小學人數不斷上升,故於一九七七年分為五個分會,舉行比賽。協會的服務對象為巿區學校。
圖中為1955年西貢區校際陸上運動大會,獲獎隊伍——崇真學校。

  新界學界體育協進會則於一九五三年的英女皇加冕盃陸運會翌年成立,共有六個分會及八十一間小學。新界學界運動其後發展至中學。中學共有六個分會,小學有十一個。
香港總督戴麟趾爵士蒞臨主禮握手者為斌叔(劉澤斌),中立者張枝繁主席。


  早期運動員分組以高度計算,在度高時發生很多趣怪情況。隨著學界體育發展,與澳門交往漸多,與其他亞洲地區的比賽亦趨頻密,為有效組織代表隊參加,一個由教育署體育組主理的香港學界體育理事會於一九七四年成立,負責所有埠際及國際比賽事宜。理事會更於一九九零年協助催生亞洲學界體育聯會,統籌亞洲學界賽事,與另一由一九七零年開始專責亞洲學界足球比賽的亞洲學界足球聯會並肩推動亞洲區內的學界體育運動。
  自聯會九七年成立至今已有十年,會員學校幾包括所有有正規課程的中、小學,現時為1142間。註冊參加各項校際運動比賽的學生超過十三萬(平均每間會員學校有114位學生註冊),比賽隊伍約二萬二千六百,而各項球類的比賽場數更達二萬二千多,較聯會初成立時增長超愈百份之五十。由於人多地少,歷年來香港主辦學界比賽的規模,與一個小型奧運會相若,均被認為是世上同級城巿之冠。聯會亦曾委托前香港康體發展局進行調查,以確認其地位。可惜,經過三年的努力,來自世界各大城巿的數據甚為參差,難以作比較,因其他城巿的校際運動比賽形式與香港不盡相同。然而,香港在參與學校、人數、隊數及各項比賽日數/場數等數目,均領先其他城巿,則為不爭的事實。
  聯會現時為中學提供的比賽項目有二十二項。球類方面佔十五項,包括:羽毛球、籃球、沙灘排球、足球、女子足球、手球、曲棍球、投球、欖球、壘球、壁球、乒乓球、網球、保齡球、排球。其他項目:射箭、田徑、越野、劍擊、體操、拯溺、游泳。為小學提供的項目有十二項,分別為羽毛球、籃球、足球、五人足球、手球、乒乓球、排球、田徑、劍擊、遊戲、體操、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