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69期 前期教訊:
新課程、新理念、新教學模式:考察靖國神社——考察與史事之反思
考察靖國神社——考察與史事之反思
◎陳志華老師
聖公會梁季彝中學
前言
不少老師和學生也聽過靖國神社的名字。每當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必引發爭議,被傳媒廣泛報道。現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自他上位以來便分別於2001年8月13日、2002年4月21日、2003年1月14日及2004年1月1日四度參拜靖國神社,每次都令中外激烈反對。靖國神社為何與日本軍國主義有密切的關係?它與中日戰爭又有甚麼關連?要瞭解真相,透過親身考察,印證史料才是最佳的方法。

考察前搜集的相關資料
在未考察前,大家可先找靖國神社的資料。只要瀏覽互聯網,不難找到相關的網址,除日文外,大家可參閱以下的英文版本:http://www.yasukuni.or.jp/english/index.html。其實,不少中文的網頁亦有介紹,大家可以藉此對神社有基本的認識。靖國神社建於1869年(即明治維新後的第二年),最初名為東京招魂社,1879年才改名靖國神社,靖國的「靖」字,意與「安」同意,靖國即安國、有鎮護國家的意思,自改名後一直沿用至今。日本的神社原本是神道教供奉神靈的地方,因為神道教認為,山川草木皆為神,但靖國神社卻有別於一般神社,皆因它所供奉的對象是戰死的軍人。

靖國神社介紹
靖國神社位於日本東京附近,佔地十萬多平方米。大門外兩側豎立了兩座高約十米的石塔。石塔建於1935年,塔身上有16塊浮雕,反映日本侵華戰爭樹碑立傳的內容,從1895年日本侵佔台灣,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等均有記載。神社大殿供奉著日本明治維新以來歷次對外戰爭中二百多萬名戰死者的靈位,大部分更是對外戰爭出戰的軍人。東條英機等十四名二次大戰的甲級戰犯和兩千餘名乙級、丙級戰犯的靈位也被移進這個神社供奉。神社旁有一所陳列館,名為遊就館,陳列著多年來日本的戰爭概況,更展示了侵華日軍所使用的武器、以及對外戰爭時搜括回來的戰利品、軍人的遺物和照片等。

從景物觀察神社特色
未進入靖國神社正殿前,大家會發現四周的樹上掛了一些軍人手寫或刻印,用來悼念死去戰友的木牌。上面寫著如飛行一戰隊、飛行十一戰隊、近衛第二師團第一野戰病院等內容。考察這些木牌,除可瞭解木牌的內容外,更可以從年份分析事情。如昭和四十九年即1975年,距離第二次世界大戰雖已結束三十多年,日本人是否對戰事仍念念不忘?靖國神社前的樹上均掛有這類木牌,這又反映了甚麼。在考察時,要瞭解真相,便要尋根或依據史實,作出合理分析和推測。靖國神社的正殿十分莊嚴,給人肅然起敬的感覺,但所供奉的卻是破壞和平的軍人。供奉軍人的地方是不開放的,參觀者不能進入,大家要知道,進行考察時,不能期望事事順利,但在有限的條件下,考察者更要盡力瞭解史蹟。另一方面,當觀察神社旁商店出售的靈符,又不太像一間與戰爭有關的神社。靖國神社小賣店出售的靈符也與一般神社相同,與升學順利、交通安全、幸福快樂等有關,但有一點是非常特別,便是神社主殿有衛士,衛士的職責是甚麼?像是監視參拜者,防止有特發事件發生,一般神社是沒有這樣的安排,考察者可思考為何有這樣的安排?

遊就館介紹
上文提到神社旁的展覽館,名為遊就館。遊就館的名字來自中國典籍《荀子》。原文是「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意謂有點像勸告後來武士要學習烈士、榜樣的意味。遊就館分上下兩層,共有十四個展室,除了日本明治維新期間的國內戰爭展室外,戰爭史展室分別有:日清戰爭(即甲午戰爭)、日露戰爭海戰(即日俄戰爭)、日露戰爭與滿洲事變、支那事變、大東亞戰爭1、大東亞戰爭2、大東亞戰爭3、大東亞戰爭4、大東亞戰爭5。

「遊就館」內陳列著日本對外侵略時使用過的武器

思考館內簡介的真實性
遊就館內除有不少珍貴的歷史文物,更附有詳細介紹。考察者可以從不少文物中瞭解到過去中國和日本兩國的關係。但考察時,絕不可以默默接受,更要分析研究。例如描述八國聯軍之役便有以下的文字簡介:BOXER REBELLION---In 1900, government troops aligned themselves with an anti-foreign group, Yihetuan(called the Boxers by foreigners). Incensed at Western encroachment, the group laid siege to foreign legations in Peking. An international army that included Japanese troops finally suppressed the Boxers. Japanese soldiers were respected by the residents of Peking and war correspondents for their military prowess and discipline.以上描述是否恰當?考察者絕不應毫不思考便接受。多翻史書,印證史料,便可更有機會瞭解史事的真相。

又如南京大屠殺,便有以下的文字簡介:NANKING OPERATION: The purpose of the Nanking Operation was to surround the capital, thus discouraging the Chinese from waging war against the Japanese. Tang shengzhi, commander-in-chief of the Nanking Defense Corps, ignored the Japanese warning to open the gates of the city, he ordered the troops to defend Nanking to the death and the escaped. Therefore, when the hostilities commenced, the leaderless Chinese troops either deserted or surrendered Nanking fell on December 13. 以上描述是否恰當?考察者絕對需要多思多想,以多方面的資料去引證史事。


「遊就館」另一則蘆溝橋事變的簡介,
大家不妨思考以上描述是否恰當?

大戰時日本報上一則關於香港倫陷的新聞

考察後的反思
考察參觀時,若缺乏仔細觀察,沒有任何反思,很難得到最佳的成果。張開眼睛,深入觀察,欣賞文物時,要即時反思。事後,考察者更要翻查有關史籍,作出研究,才可以真正地認識史事。這才是考察的真義。無論本地考察或外地考察,最重要是明白考察的意義:考是考查,察是觀察。若考沒有考究,察沒有察覺,考察可能只是輸入資料,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