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語文的課室環境建議 
                      全語文教學
                       1. 何謂"全語文"? 
                       全語文是兒童進行學習的其中一種哲學。全語文的課程是將四種語文技巧(聽、講、讀、寫)融合在一起,而不是每一個技巧獨立教授。這樣,兒童是以整體學習方式學習語文。兒童在他們熟識和自然環境中運用和學習口語和書面語。兒童便能將書面語和口語連繫起來。這種學習方式既能夠使幼兒建立自信心、豐富他們的詞匯,又能把語言技巧應用在學習上和生活上。
                         
                       2. 全語文讀物的要素
                      (1)具真實性
                        ~ 讀物的內容必須是真實的,讀物的內容要接近幼兒的經驗、日常接觸或常見的事情和事物。 
                      (2) 螺旋式課程
                        ~ 全語文課程是一個螺旋式的課程。所謂"螺旋式"課程,是指各級別讀物都有相同的主題,但各級讀物字數、文字結構、學習項目等都會不同。課文的詞匯、語文結構、各種概念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例如比較4歲與3歲以下的幼兒讀物,雖然兩者的主題相同,但3歲的讀物字數會比較少,文字結構較為簡單,學習項目也會較少。而給5歲孩子的讀物,雖然寫同樣主題,但字數較4歲及3歲以下的讀物多,句子結構也較複雜,學習項目會較多。螺旋式課程可以配合語文的發展和全面鞏固語文基礎。
                        
                      (3)鞏固性重複語文結構
                        ~ 老師想孩子學習的語文結構時要重複,例如:量詞、比較的概念、衣物的詞匯等。
                       (4)文字和圖畫要配合
                        ~ 雖然孩子對一些生字會感到陌生,但他們可以從圖畫,猜測到生字的意思。
                      (5)引起幼兒的創意和幽默感
                        ~ 課文應富有幽默感,也應引起孩子的創意。
                      (6)全語文讀物是跨學科的
                        ~ 全課文讀物的內容可延展到兒歌、數概、科學、常識、美勞、體能等活動。
                      (7)語文是雙向的
                        ~  讀物的內容是作者對讀者的說話。但也應讓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
                       3. "全語文"的老師
                      全語文的老師必須相信:如果孩子有機會選擇,可以擴展和豐富他們的學習。全語 文的老師不但會與學生一起合作訂定課室的活動,還要是一個「互動」的老師。他
                        們注重學習的過程而不單看結果。
                       4. 全語文的環境
                      全語文的課室提供多種有意義、具啟發性和真實的讀物,讓幼兒閱讀和分享。因此,
                        環境設計應該方便幼兒隨時接觸書籍和寫作。同時,課室應放置多種標貼或符號; 置告示板,讓老師貼上或寫上告示,提醒幼兒各項事情。此外,課室還應設置郵箱,
                        並在壁報板貼上每日新聞及幼兒作品。
                       5. 多樣化的閱讀活動
                      (1)小組閱讀
                        ~ 老師用大型圖書進行閱讀活動。老師的語調是孩子的模仿對象。在適當的時候,老師 請孩子一同讀出句子。
                      (2)指導閱讀
                        ~ 孩子小組閱讀,各自拿著讀物,老師在旁協助,可以增進他們對讀物的理解,提高閱 讀的技巧。
                      (3)雙人閱讀
                        ~ 孩子二人一組,輪流向對方朗讀,一起討論故事的內容和人物,讓孩子學會從別人角 度理解故事的內容。
                      (4)個人閱讀 
                        ~讓孩子自選喜愛的讀物,可以細聲朗讀或默讀。希望藉著全語文的讀物可以燃點幼兒 對閱讀的興趣,從而提高他們聽、講、讀、寫的技巧。這些都符合優質教育的理念。
                        
                      
                        
                        ▲ 設計活動強調兒童主動參與學習
                      設計活動法
                       1. 何謂"設計活動法"?
                      設計活動法是一個「教」與「學」的方法。設計活動強調兒童能夠主動參與學習有關
                        的主題。故此設計的活動都需要從兒童熟悉的環境取材的。
                       2. 設計活動目的
                      設計活動法的目的是在於培養兒童多元化的發展,包括知識、技能、情緒、德育、美
                        勞等思維。 
                      3. 設計活動法的三個階段
                      (1)第一個階段──引起動機
                        老師可以用各種方法引起兒童對主題的興趣。例如:
                      分享
                        大家分享對主題的親身經驗
                      聽故事/看圖書
                        讓兒童認識有關主題的資料,作為討論話題
                      看電影或影帶
                        補充主題的資料
                      觀察物件
                        讓兒童從實物學習有關主題的真實知識
                      兒童從觀察、比較、辨別及分類得到學習知識的技能。從發問、判斷、運用知識和經驗
                        去找答案。老師的角色是鼓勵兒童運用語文技巧來收集資料,與及設定探討的問題。
                      (2)第二個階段──實地觀察
                        進行實地參觀之前,請兒童先討論將會收集或記錄甚麼資料,要探討甚麼題目,要訪問 甚麼人物。如果可以的話,可請專家回校分享經驗或講解有關主題。
                      (3)第三個階段──總結活動
                      兒童把他們探討的結果及學習到的知識,設計成活動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