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本身是充滿創意和趣味,又是十分複雜的活動。這次主題,旨在透過一些學生作品及教學過程中的體會,分享如何把可教、可學的思維技巧與寫作教學合併,從而協助提升學生的思維與寫作能力的經驗。
            
              
                 這次演說探討怎樣實踐小學語文新課程中,有關透過思維訓練以提升語文能力的目標。主要內容如下:
                  
                    
                      一、  | 
                      小學生作文常見的毛病及成因 | 
                     
                    
                      二、  | 
                      舉例說明如何運用創造性、批判性及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寫作 | 
                     
                    
                      三、  | 
                      合併思維與寫作訓練的技巧 | 
                     
                    
                      四、  | 
                      運用思維訓練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成效 | 
                     
                   
                 | 
                
                   
                    何嘉華先生認為有效的 構思方法或思考工具, 
                    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  | 
               
             
             寫作有如精心雕琢的工藝品 
              寫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發現的過程﹙謝錫金,1983﹚,在這個開放式設計的過程中,作者像雕刻家,利用工具,一步一步創作一件工藝品。所以說,寫作本身是一項創意﹙Sharples,
              1996﹚。可是,並不是老師擬題,學生就自然會寫作的。香港高小學生的作文,較常見的毛病,包括內容方面平淡空泛、較少新穎的看法。結構方面,文章的開端、發展和結尾欠連貫。語文能力方面,經常出現錯別字、句子不通順和句子冗長。導致小學生的作文出現上述毛病,成因很多,例如作文題目是否吸引、學生作文時的身心狀態是否理想,以及學生本身的語文能力水平等。還有一個老師可能忽略的因素,就是學生是否能夠掌握構思內容和結構的策略。 
             從語言形態來說,寫作是一種高層次的智力活動,也是綜合性很強的語言能力活動。它是把跳躍的、不完整句子連貫的「內部」語言,轉化為規範的「外部」語言的過程﹙章熊,
              2000﹚。寫作期間,大腦兼顧很多不同的訊息。作者既運用不同的思考方式,組織大腦聯想到的東西,又要安排文章的結構;同時要應用多種語文運用技巧,包括字體、標點、用詞、修辭和區別錯別字。如果同時兼顧這麼多東西,容易導致處理訊息過程的負荷超重(Bereiter,
              1980),以致文思閉塞,不知如何下筆。 
             「思維導圖」的運作 
              要減輕大腦在寫作過程中的壓力,有效的方法是在正式下筆寫作前,鼓勵學生先構思內容及結構,然後參考構思的內容寫作。當然,學生先要學會應用一些構思方法或思考工具,如具擴散思考特質的「思維導圖」﹙Mind
              Map﹚﹙見圖一﹚、完成特定任務的「組織圖」﹙Graphic
              Organizers﹚﹙見圖二﹚,以及一招一式的思維技巧,例如優先選擇、合併等。 
            
              
                
                   
                    圖一:寫作前構思「思維導圖」 (Mind
                    Map) 
                    樂善堂劉德學校 小四乙班 翟曉梅同學  | 
                
                   | 
                
                   
                    圖二:「組織圖」── 比較與對照  | 
               
             
            研究顯示,「思維導圖」對中小學生構思作文有明顯幫助。「思維導圖」能使文章內容更豐富、結構更嚴謹和更快寫完﹙何嘉華,
              2000b﹚,因而提升作文成績﹙何嘉華,2000a,
              2000b,2001a,2001b,2004a;何嘉華、賴雲潔
              2004b﹚。「組織圖」能把作者要寫的主題展現在作者面前,有助安排資料的次序,提升小學生的創意寫作成績﹙Meyer,1995);學生有信心把心中的構想寫出來,用獨立的段落和多種句子結構寫作﹙Berry,
              Guzy, Keelan, Kolinski 及
              Kuknyo,1999﹚,以及改善小學生的文章組織能力﹙Capretz,Ricker
              及 Sasak,2003﹚。 
              
              何嘉華先生在研討會上示範多個提升寫作效能的思考活動 
            創意與聯想練習  
            
              
                首先 找一個主題(或一張照片), 然後根據主題, 
                運用創意及聯想填寫上表, 
                這個練習可以訓練學生思維或幫助他們尋找寫作的材料。 
                 
             
              
            參考資料
            
              
                | 
                   1.  | 
                何嘉華,2000a。香港中學生作文思維訓練的嘗試與評估。2000年思維工程研討會宣讀論文。 | 
               
              
                | 
                   2.  | 
                何嘉華,2000b。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的「捷徑」
                  —— 「思維導圖」教學。 
                  載於謝錫金主編。2000年國際語文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光碟﹚,
                  182-187。香港:香港大學教育學院。 | 
               
              
                | 
                   3.  | 
                 何嘉華(2001a)。思維導圖教學的嘗試與評估。2001年思維工程研討會宣讀論文。 | 
               
              
                | 
                   4.  | 
                何嘉華(2001b)。創意寫作教學的新嘗試。2001年國際語文教育研討會宣讀論文。 | 
               
              
                | 
                   5.  | 
                何嘉華(2004a)。利用視像工具進行寫作前構思訓練對作文成績的影響
                  : 控制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香港浸會大學哲學碩士論文﹙未刊稿﹚。 | 
               
              
                | 
                   6.  | 
                何嘉華、賴雲潔(2004b)。校本經驗分享:「利用思維導圖(Mind
                  Map)構思作文」教學計劃。2004年國際語文教育研討會宣讀論文。香港教育學院。 | 
               
              
                | 
                   7.  | 
                章熊﹙2000﹚。中國當代寫作與閱讀測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 
               
              
                | 
                   8.  | 
                謝錫金﹙1983﹚。高中學生中文寫作思維過程的分析。香港中文大學碩士論文。 | 
               
              
                | 
                   9.  | 
                Bereiter, C. (1980).
                  Development in writing. In L.W. Gregg & E.R.Steinberg (Eds.),
                  Cognitive process in writing (pp. 73-96).Hillsdale,
                  NJ: Erlbaum.  | 
               
              
                | 
                   10.  | 
                Berry, S., Guzy,
                  J. Keelan, K., Kolinski, E & Kuknyo, K. (1999). Improving
                  children's writing. Master's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Saint
                  Xavier University.  | 
               
              
                | 
                   11.  | 
                 Meyer, D.J. (1995).
                  The effect of graphic organizers on the creative writing
                  of third grade students. M.A. project, Kent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 
               
              
                | 
                   12.  | 
                Sharples, M. (1996).
                  An account of writing as creative design. In. M. Levy &
                  S. Ransdell (Eds.), The science of writing: Theories, method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application (pp.127-148). Mahwah,
                  NJ: Lawera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 
               
              
                | 
                   13.  | 
                Capretz, K., Ricker,
                  B., & Sasak, A. (2003). Improving organizational skills
                  through the use of graphic organizers. M.A. research project,
                  Saint Xaxier University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