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人事時地景物情理」這八個字,是我要求學生在寫作時必須思考的口訣。一般學生寫作只為交功課及求分數,一般老師批改寫作只為給指示及定分數,如果雙方以同一水平參照去完成寫作及批改,就是雙贏的皆大歡喜,至於傳誦千古的佳作,是另一些人的另類追求! 
              以「人事時地景物情理」作為腦圖的核心,可以組成不同的有機大綱結構,學生以此骨骼再加添肉血皮毛。每次寫作就是製造自己心儀的型男或型女,導引學生思考的次序及方向。 
            中學生在寫作時的困難和建議解決方法 
              就個人的教學經驗,中學生的寫作困難可歸納為以下十點,並附以解決的方法。 
            1. 沒有可以寫的材料 
            ‧ 注意生活中的一切,可以概括為前言的八個字:「人、事、時、地、景、物、情、理」。 
            ‧ 預先和老師商討寫作題目及範圍,預留時間收集資料。 
            ‧ 常看一千字以下的文章,細味文中的取材原則和方法。 
            2. 不知如何擷取材料及布局 
            ‧ 以腦圖劃出主線分線,寫出重點,據以決定層次段落。 
            ‧ 平日同學談天說地,其內容都可作寫作的素材,並可以口頭練習。 
            3. 不知如何寫第一句 
            ‧ 不同文體有不同選擇,一般可以解題和破題為第一句。 
            ‧ 平時熟記一些經典的字詞、詩句、哲理、雋語,選取配合主題的,作為文章的開首,帶出全文的「主題」。 
            ‧ 以一些感受或立場為「定調」,貫串全文。 
            4. 不懂前呼後應或承上啟下 
            ‧ 每一層次都有重點,層次與層次之間,必須彼此相關。 
            ‧ 每一段的最後一句可作為下一段的導引。 
            5. 不懂運用句號斷句 
            ‧ 凡時間轉變,空間改變,情節定格,及話題焦點不同時,就要用句號。 
            6. 不懂分層分段 
            ‧ 可以一個情節、一個觀點、一個場景、一些例子、一些比喻作為一段。 
            ‧ 一個層次就是要劃分一些段落才能說得清楚的一堆話。 
            7. 不懂如何結束一篇作文 
            ‧ 最後一段可整理之前的段落再寫一次,重申主題想法。 
            ‧ 平時熟記一些經典的字詞、詩句、哲理、雋語,選取配合主題的,作為結語,讓讀者「回味」。 
            8. 文句語法不通順 
            ‧ 多記憶背誦優秀篇章的片段。 
            ‧ 日常要分辨哪一句是口語或書面語,培養自己的「語感」。 
            9. 不懂引用經典的字詞、詩句、哲理、雋語,作為開首或總結 
            ‧ 上網找資料,選一些自己合用的。一般而言,能背誦十句,已經可以應付寫作的需要。 
            ‧ 選擇自己擅長的文體,然後才收集資料寫作。 
            10.錯別字的問題 
            ‧ 常錯字不多,有心必可改正。 
            ‧ 難寫字用近義字代替。 
              除了上述十項難點及解決方法外,我建議學生在寫作時強制自己不要使用塗改液,否則只會是依賴多於真正需要。學生肯多寫,自然少出錯。 
            中學生寫作導引 
              學生接到寫作課業後,基本上要注意四個方面,包括審題、內容組織、書面語言及寫作方法,如果是實用文的話,還要注意格式及內容要求.如果是閱讀報告,要留意閱讀要求,然後寫出來。以下是筆者整理的一張「中學生寫作導引表」,作為學生在寫作時的方向和原則依據。 
               
            
              
                |   | 
                思維範疇 | 
                具體做法 | 
               
              
                | 1 | 
                審題/解題 | 
                第一段寫出題目要求,界定關注的範圍,確立全文主題,為文章定調。 | 
               
              
                | 2 | 
                內容結構 | 
                
                   選材擷取 剪裁布局 
                 | 
                哪些要略寫?哪些要詳寫? | 
               
              
                | 
                   開頭結尾 前呼後應 
                 | 
                
                   例如﹕解題、引用、設問、反問、疑問、定調、開門見山等。 例如﹕引用、留下展望、再三感慨、總結(歸納)法等。 
                 | 
               
              
                | 
                   層次段落 承上啟下 
                 | 
                
                   依注意焦點、五官反應、情節次序、思維方向分層分段。 單線發展、多線發展、不同總層或分層發展。 每一段結束都為下一段留伏筆。 
                 | 
               
              
                | 
                   過渡銜接 詳略合適 
                 | 
                運用過渡的方式,包括﹕提示語、關聯詞、過渡段。 | 
               
              
                | 3 | 
                書面語言 | 
                只能用書面語 | 
                
                   運用書面詞語、寫作通順的書面文句。 混雜口語、潮語、外來語、俗語等要加引號。 引用詩詞及名人金句可以增強讀者記憶。 例如﹕明喻、暗喻、反問、設問、誇張、比擬、擬人、排比、反復、象徵、襯托等,運用時要配合不同文體的特點。 
                 | 
               
              
                | 運用修辭技巧 | 
               
              
                | 標點符號 | 
                
                  學生能認識以下標點符號的用法,並在寫作時正確地採用多種標點符號:逗號、句號、問號、歎號、頓號、分號、冒號、引號、雙引號、破折號、省略號、專名號。 | 
               
              
                | 何時用句號? | 
                
                  時間轉變、空間改變、情節定格、話題焦點不同。 | 
               
              
                | 錯別字 | 
                必須認真記憶字詞的形音義,用小記事本抄錄,經常查證。 | 
               
              
                | 4 | 
                寫作方法 | 
               
              
                | 說明清楚 | 
                事實、道理、資訊等知識。 | 
               
              
                | 描寫生動 | 
                寫人物 | 
                
                   襯托、對比,直接描寫、間接描寫。 引用詩詞及名人金句可以增強讀者記憶。 烘托法、白描、細描、直接描寫、間接描寫。 
             | 
               
              
                | 寫自然景 | 
               
              
                | 寫場景 | 
               
              
                | 抒情動人 | 
                借物抒情、借事抒情、見景生情、因情見景、情景交融。 | 
               
              
                | 議論有力 | 
                論點明確:第一段寫出立場。論據有力:如數字圖表、例證(實例、語例、史例、設例)。論證清楚:舉例、比喻、對比、引用、類比、因果、駁論。動之以情、說之以理、曉以大義。 | 
               
              
                | 5 | 
                【應用文】符合格式及內容要求 | 
                格式正確:建議計劃書、說明書、演講辭、會議紀錄、廣告、指引、投訴、自薦信、書信等。 | 
               
              
                | 6 | 
                【閱讀報告】看到重點 | 
                簡介讀材內容,說明吸引的部分,可抄錄金句,引用別人評論作證,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所得的啟發,就作者的觀點作出評論。 | 
               
             
             
             
            學生文作示例 
              學生寫作時依據這個導引表思考,有如老師評卷時依據評分參考一樣。老師評卷20份之後可以熟記重點給分,學生依之寫作20份之後亦可掌握寫作的基本考慮點而得分。以下是一篇學生作文原文,就內容分析,不難看到導引表的影子,茲引錄並附分析如下: 
            
              
                | 記志蓮淨苑一天遊 | 
               
              
                | 天主教新民書院中五級學生 陳子祺 | 
               
              
                | 
                      在一個風和日麗、陽光普照的日子下,(時)我獨自到志蓮淨苑遊覽。(人、地、事)(第一段開宗明義,交代時、地、人、事) 
                    到了門口的時候,已經聽見那用古箏彈奏的中國古典音樂,並且聞到那古木的味道。(景:聽覺、嗅覺)令人期待那些唐式建築及假山假石。(情)(第二段運用定點描寫,描寫在起步點的所聽所感) 
                    志蓮淨苑是由前方的南蓮園池及後方的寺廟組成。未入去南蓮園池前,便看見那木門,它是由兩條立柱、橫額及門扇組成。(景、物)周邊都是一些翠綠的羅漢松,而且各有不同的形態。再往入走的時候,便看見那些假石,旁邊便是「南蓮園池」四個大字刻在一塊古木上。再往內走便是一些唐式建築,用紅木及瓦片結合而成,(景、物)聽聞更沒有用一根鐵釘去建,真令人讚嘆呢!(情)(見景生情)經過一片清幽的松林,便到了園中,園中間有一蓮池,蓮池上便有一座外鋪金箔及以兩條硃紅色的橋樑連接的樓閣。旁邊更有一湧泉,(景、物)像是為了滋潤松木似的,令人感到生氣勃勃。這讓人仿佛置身於中國古代唐朝的庭園中。(情)(見景生情)(第三段運用步移法,一面遊覽,一面描述,抒發感受) 
                    再沿著小路走,看見一些涼亭供給遊人休憩。對出便是蒼塘,池中有很多色彩繽紛的鯉魚,池水清得見底。往下走便有一瀑布,旁邊有一個水車磨坊。(景、物)水車及瀑布所引起的水珠,在陽光的拆射下,顯得閃閃發光,像是一顆珍珠似的。(比喻)向前走便見到數十級樓梯,走上去便看見志連淨苑了。(步移法)但若然你往後望的時候,你便會飽覽整個南蓮園池,更重要的是可以有一個好機會去回味整個遊覽過的景點。由上而下看見的,是一片松林榕林,榕林中有山有石,更有唐式建築等,別有一番風味。(見景生情)(第四段也是運用步移法,一面遊覽,一面描述,抒發感受) 
                    進入了志蓮淨苑,那裡給人一種更加靜的感覺(情)。向上走便是天王殿了。走廊上的燈、宏偉的寺廟,可令人想起中國古代的建築如何令人讚嘆稱奇。(觸物生情)中間有數個蓮池,池中有一蓮花,其中有些經已枯萎,但仍然有些在生長。(物)天王殿的後面便是供放著更多佛像的地方,令人望而生畏。(觸物生情)(第五段也是運用步移法,一面遊覽,一面描述,抒發感受) 
                    整個志蓮淨苑所給人的感覺,就像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一樣(對照比較),都是供人避過俗世中的煩囂喧鬧。一樣的美,遊人更能靜下身心,享受這個園中的一草一木,洗淨身心。(情)而最重要的更是能帶給人更多中國古代的文化,從而認識更多的中國,並不是現在而是過去的。(理)正如唐代的詩人李涉的詩中一句「偷得浮生半日閒」(引用)。在一個繁忙的都市有這「桃花源」,為什麼都市人不靜下來去享受園林美景、鳥語花香呢!(第六段揭示主題主調──抒發整體感受) 
             | 
               
             
              
            結語 
              數學老師常說學生肯背熟公式,多練習運算,就有合格的基礎。以上介紹的解難方法和寫作指引,亦可以視為寫作的公式,讓學生據之而行,以取得一定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