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嘗試就三種教學常用的資源 (即工作紙、題目庫及短片) 
              作初步剖析,希望能與任教BAFS (非會計部分) 的同工分享,從而提升本科的教學成效。 
            工作紙輔助教學 加強訓練學生分析力 
              很多教學同工為了鞏固學生的基礎或深化其所學,不時從報章新聞、人物專訪、專欄文章和各類網站中發掘素材,並擷取資料來製作工作紙,這是值得讚賞的。不過,要充分發揮工作紙的效用,大家所選取的資料篇幅不宜過長。就以今年首屆的香港中學文憑試BAFS考卷為例,最長的考題莫過於個案題(試卷二丙部的第九題),但也不超過350字,而其他題目一般更只有200字左右。有時,同工可能為求內容豐富而不大願意把不太管用的資料刪去,結果反而分散了學生的專注力,甚至給學生帶來不必要的壓力,真是得不償失。 
              在設題方面,很多同工都希望在工作紙內涵蓋多種認知領域,有些同工還認為最好能令同學一次性把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及評鑑等六項能力一一掌握。當然,這是最理想不過的。不過,我認為工作紙還是以訓練學生的分析力為首要;學生若能在緊扣題意下作出合情合理的分析,其實已是十分不錯的了。大家都知道,知識是累進的,學生一旦掌握良好的分析力,其他技能也會相應地發展出來。 
            題目庫題目要深淺適中 兼顧考試題型多樣化 
              無論作為學生的恆常課業、試前的操練或定期的考核,一個備有充足、有質素及多樣化的題目的資料庫是不可或缺的,可是擬題工作卻要耗費不少心力。對於工作量已甚為沉重的教師而言,恐怕有心無力者居多。因此,很多同工或會因利成便,把出版社的網上試題庫、坊間的應試練習冊等資料稍加修飾,便製成了本科的題目庫。但在使用這類題目之前,同工還需再三篩選,剔除過於淺易或艱深的題目,並要以因材施教、深入淺出的原則予以改寫和優化,並於適當處引導學生作答。如能兼顧時事性及趣味性,那就最好不過了。 
              首屆香港中學文憑試BAFS考卷、試前練習卷、樣本試卷及評卷參考等官方文件,具有高度的指導性,實是教學同工的必備參考;然而,學生多已從一些途徑 
              (如考評局刊物或網站、參考讀物或補習天書) 中取得。因此,同工們在使用該等題目時,還要多作改動,以免學生背誦標準答案。 
              觀乎BAFS的試題類型,可謂十分多元化。在必修部分,有多項選擇題和短題目;而在商業管理的選修單元部分,又有短題目、個案題和論述題等。在眾多題型中,除了多項選擇題外,大多與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的企業概論科試卷一所考問的形式相似。因此,同工們宜分析一下歷屆企業概論科的考卷題目和評分參考,當有莫大的裨益。另外,在國際的GCE考試中,Business 
              Studies的部分課程內容也與BAFS相同。同工們不妨前往有關網站瀏覽一下。 
              對於考卷,我們可以善加利用,作多方面的分析,從而掌握一些有利於教學及加強學生應試裝備的重點。下表顯示今年香港中學文憑試BAFS試卷一試題分佈的分析: 
            
               
                | 試卷一 (全部作答) | 
                營商環境 | 
                管理導論 | 
                會計導論 | 
                基礎個人理財 | 
               
               
                |  
                   甲部:多項選擇題 (共30題,佔60分) 
             | 
                 
                   3題  (6分) 
             | 
                 
                   10題  (20分) 
             | 
                 
                   10題  (20分) 
             | 
                 
                   7題  (20分) 
             | 
               
               
                |  
                   乙部:短答題 (共7題,佔40分) 
             | 
                 
                   1題 (4分) 
             | 
                 
                   2.5題 (16分) 
             | 
                 
                   2.5題 (16分) 
             | 
                 
                   1題 (4分) 
             | 
               
               
                | 甲乙兩部在試卷一的佔分比重 | 
                10 % | 
                36 % | 
                36 % | 
                18 % | 
               
             
             
              由上表可見,管理導論和會計導論兩部分的比重較高,而且佔分相同;基礎個人理財部分則只佔前兩者的一半,而營商環境部分的比重最低。同工在預備題目庫時,各範疇的題目比重當以此為依據。 
              從試卷一,我們可以分析出其主要的考核內容,並整理了考核範疇 
              (見下表),希望有助同工在擬設題目和教學時作為參考。 
            
               
                | 試卷一 | 
                營商環境 | 
                管理導論 | 
                會計導論 | 
                基礎個人理財 | 
               
               
                | 主要的考核內容 | 
                對各課題中的很多概念都有考問 | 
                複式會計、會計比率、會計概念及編制財務報表 | 
                以理論為主,在計算上只考問複利息和實際回報率 | 
               
               
                | 考生可能感到較難掌握的考核範疇 | 
                香港與內地關係和特許經營模式 | 
                目標管理、影響商業決策的因素、有效管理的原則、企業管治和六項商業功能(即人力、財務、營運、市場、資訊和風險管理) | 
                會計比率分析 | 
                風險與回報、互惠基金、強積金、現值和淨現值的計算 | 
               
             
             
             
              試卷一亦涉及一些時事題,以下是部分例子: 
            
               
                試卷一甲部多項選擇題 時事題的性質 
             | 
                分佈 | 
                考問內容 | 
               
               
                | 強積金的豁免 | 
                第5題 | 
                以下哪類僱員可豁免參加強積金計劃? A 建築工人 B 保安員 C 飲食業員工 D 家務僱員 
             | 
               
               
                「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的津貼 範圍 
             | 
                第8題 | 
                愛妮打算參與海外展銷會宣傳業務,下列哪項可為她提供津貼? A 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 B 中小企業信貸保證計劃 C 中小企業發展支援基金 D 小型企業研究資助計劃 
             | 
               
               
                | 香港與內地的經貿關係 | 
                第11題 | 
                下列哪項不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的目的? A 減少香港與內地的貨物貿易障礙 B 促進香港與內地的服務業自由貿易 C 確保香港與內地之間資料自由流通 D 便利香港與內地的跨境商業投資 
             | 
               
             
             
             
              由此可見,學生對時事脈搏的掌握實不容偏廢。如果教師在預備題目庫時,能提供相關的時事性資料,也就可以加強學生的應試能力。 
              除了內容外,考卷上的提問形式也是眾多同工所關注的。在試卷一中,大部分的多項選擇題看來都是考問單一概念(第4、7和8題除外),而且是較顯淺的(約佔19題),而其他的(11題)亦只是深入少許而已。下表是從考查考生的能力類別與分數比重兩方面來進行分析,由此可見,試卷一的內容是以考查考生的判斷力為主。 
            
               
                試卷一主要考查的能力類別 
                    與分數比重分析  | 
                以考查判斷能力為主 | 
                以考查應用能力為主 | 
                以考查計算能力為主 | 
               
               
                | 試卷一甲部:多項選擇題 | 
                44分 | 
                10分 | 
                6分 | 
               
               
                | 試卷一乙部:個案題  | 
                22分 | 
                10分 | 
                8分 | 
               
             
             
             
              很多考生以為要應付卷二,只要熟讀其中某一個單元即可,但事實是否如此呢?在今年的考卷中,我們發現試題的分佈雖然是稍為側重於市場營銷管理和財務管理兩個單元,人力資源管理單元的題目比重則較輕(見下表) 
              ,但差異卻不大。 
            
               
                試卷二(乙)  (商業管理單元) | 
                財務管理單元 | 
                人力資源管理單元 | 
                市場營銷管理單元 | 
               
              
                甲部:短答題 (共5題,佔30分) 
             | 
                2題 (6分,佔試卷二(乙) 甲部20%) 
             | 
                2題 (12分,佔試卷二(乙) 甲部40%) 
             | 
                1題 (12分,佔試卷二(乙) 甲部40%) 
             | 
               
              
                乙部:個案題 (共2題,佔50分) 
             | 
                1題 (25分,佔試卷二(乙) 乙部50%) 
             | 
                0.5題 (10分,佔試卷二(乙) 乙部20%) 
             | 
                0.5題 (15分,佔試卷二(乙) 乙部30%) 
             | 
               
              
                 
                    丙部:論述題 (在2題中選答1題,佔30分) 
             | 
                0.5題 (10分,佔試卷二(乙) 丙部25%) 
             | 
                0.5題 (10分,佔試卷二(乙) 丙部25%) 
             | 
                1題 (20分,佔試卷二(乙) 丙部50%) 
             | 
               
             
             
             
              試卷二的考核一般比試卷一深,而且各式題目的分佈均勻。該卷要求考生於仔細審題後以一定的文字篇幅作答,不接受生吞活剝的列點式答案,所以學生平日非勤做練習不可。至於計算題方面,試卷二所佔的比重輕微 
              (只有2分涉及計算部分)。儘管如此,同工仍應讓學生熟習各種計算方法及充分理解其涵義,方為上策,並可循此方向來製作合適的題目庫。 
            影片宜短不宜長 引發學習有關課題興趣 
              無可否認,影像的視覺官能刺激絕對比文字強。現時,除了單獨發行的紀錄影片外,並有大量的短片是寄存在各式網站上的,當中不少更是適合作教學用途,包括香港教育城網站、各大報社(動新聞、影片新聞) 
              網站、電視台(新聞或特輯節目) 網站、各類影片分享網站、各大出版社教學網站。如短片選取及運用得宜,當有助促進學與教的成效。以Youtube網站為例,大家可不難從該網站找到與市場營銷管理課題有關的「智在營銷」短片。 
              有關短片的長度,我認為以不超過8分鐘為合,因為影片太長,學生的專注力便可能會大減。每當播放短片之前,同工應該先向學生說明短片與課題的關係,然後介紹短片的內容,再派發問題討論紙,這才能令學生觀看短片時容易聚焦;同時,應該鼓勵他們在觀看影片時記下重要的資料。在短片播放過程期間,如有需要,教師可暫停播放,待補充或提點學生後再續播。在全片播放後,若大家討論到某個情節而要重新釐清問題或論點所在,又或須提示相關的論據來引導學生時,教師大可重播有關片段。因此,一份完整的問題討論紙,除了印備有相關課題外,也要附上短片內容提要及短片存放的地方,好讓學生在事後重看。與短片有關的工作紙,應以方便學生作答為首要,所以配上以知識性或理解性為主的是非題和短答題便足夠了。其實,教師不一定要學生在課堂上完成所有問題的。有時,教師可要求學生於課後自行再次觀看短片,然後完成餘下的工作紙題目。不過,這類題目應以開放式的或較高認知層次的題目為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