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教育研究社(下稱「現代社」)早於上世紀末已開始發展電子資源,與學校一起合作開發;至2008年又開始與學校共同發展新的電子學習模式。一直以來,現代社與學校共同經歷了課程的種種變遷,時至今日,現代社已在不同學科全面推行嶄新的電子互動課堂,由硬件配置、無線網絡、軟件系統到學習及評估材料,一一為學校提供建議及服務,攜手建構電子學習校園。 
              早前教育局所推行的「電子學習試驗計劃」中,共選出了21個學校計劃。現代社與其中一些學校進行協作,實踐計劃: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 
            說話教學──美讀錄音 
            
              學生在平板電腦使用「美讀錄音」工具,把自己最滿意的朗讀聲檔提交給老師,並進行自評及互評。 
            漢語拼音教學──自學工具 
            
              學生在平板電腦開啟工具學習發音及拼讀字詞,然後再進行美讀文章、遊戲或練習,運用所學。 
            鳳溪創新小學 
            校本電子課本 
  
      | 
   
  
    | 部件學習 | 
   
 
  
      | 
   
  
    | 普通話學習 | 
   
 			
              從部件到篇章,語文知識到普通話學習,盡在電子課本內,方便易用。 
            校本網 
  
      | 
   
  
    | 上載最新資訊,加強師生互動 | 
   
 			
              
               
            
            電子學習平台 
              策劃中的平台,可於課堂內外進行比賽或練習,教師可即時了解個人、全班或全級的學習進程,進行拔尖補底教學。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 
              在高小不同的學習進程加入電子學習方案,把電子學習融入常規課程內。 
            「學得e.學得易」—— 數學科   
              小五數學課題運用網絡功能,提升分享學習空間。 
            「學得e.學得易」—— 常識科   
              小四常識模擬實驗,先讓學生推測結果,再觀察實驗記錄結果。 
            「學得e.學得易」—— 視藝科科   
              視藝科充份發揮學生的創意,並即時上傳所有學生作品,分享成果。 
            保良局朱正賢小學 
              透過不同的認知工具,培養學生在數學的自主學習能力,以下是其中一個課題: 
              先利用一些可密鋪的平面圖形進行密鋪。   
              學生認識到任何四邊形都可以密鋪後,可進一步讓他們切割及拼砌圖形,設計出一個可密鋪的圖案。   
              利用新的圖案進行密鋪,並填上不同的顏色。   
              最後可把作品列印或匯出成圖,與同學分享。   
              除以上的學校外,現代社尚有協助其他學校發展電子學習模式。如想了解最新發展情況,可向現代社的營業員索取「現代電子學習」冊。 
              電話:2990 
              9009 
              電郵:enquiry@mers.hk 
			  
			  
			  
			 
                
             |